近期淮滨县遭遇大范围持续高温天气,日最高气温多次突破 38℃,部分区域连续多日无有效降雨,导致土壤墒情快速下降。水稻、玉米等主粮作物受旱影响尤为明显,一些田块的作物出现叶片发黄、卷曲,分蘖数量减少,灌浆速度放缓等现象,对秋粮生长构成了严重威胁。面对严峻的旱情,河南省科技特派员刘学强、毛瑞玲、何伟、熊伟、黄树祥和郑镇亚等人迅速行动,组成抗旱技术服务团队,积极投身到抗旱一线。多日来,他们奔波在全县各个乡镇的田间地头,深入受旱严重的地块实地查看作物生长状况,成为保障秋粮生产的重要力量。
在水稻种植区,科技特派员们细致观察水稻的叶片色泽、分蘖情况和土壤湿度。刘学强在马集镇郭集村的稻田里,耐心地向农户讲解:“现在土壤相对湿度已经低于60%,必须及时灌溉,要选择早晚进行,采用浅水勤灌的方式,每次灌水深度保持在 3-5 厘米,这样既能满足水稻生长需求,又能避免因温差过大对根系造成伤害。” 同时,他还提醒农户,高温干旱易引发稻瘟病、稻飞虱等病虫害,要定期巡查,发现病株及时喷施对应药剂进行防治。
对于受旱较轻的田块,毛瑞玲指导农户喷施磷酸二氢钾等叶面肥或脱落酸(ABA)、黄腐酸类等调节剂,增强作物的抗旱能力;对于旱情明显的地块提出应早浇快浇,尽力扩大浇灌面积;对条件偏差、水源不足地块,建议利用坑塘堰坝等小型工程,多引多浇。浇灌时要注意避开午间高温时段,防止人员中暑。针对受旱较严重且水源紧张的区域,科技特派员们积极与当地水利部门沟通协调,协助农户做好水泵调配、渠道疏通等工作,确保灌溉水源及时输送到田间。
在玉米种植区域,科技特派员们根据玉米不同生长阶段的需水特性提供精准指导。在王店乡处于灌浆期的玉米田边,何伟、熊伟等人指导农户说:“这个时期是玉米形成产量的关键阶段,对水分需求极大,土壤含水量必须保持在 70% 以上,一旦缺水,就会导致籽粒不饱满,严重影响产量。” 他建议农户采用沟灌的方式,让水分缓慢渗透到土壤深层,提高水分利用率。经过指导,不少农户已经开始采用这种方法,田间土壤墒情得到了明显改善。
对于大豆、花生等其他受旱作物,科技特派员们也逐一开展技术指导。黄树祥、郑镇亚在张里乡的大豆田,根据大豆叶片萎蔫程度,为农户制定了个性化的抗旱方案:“现在大豆正处于开花结荚期,受旱后容易落花落荚,除了及时灌溉外,还要喷施芸苔素内酯等生长调节剂,增强植株的抗逆性。” 同时,他们还针对不同作物的需肥特点,建议农户合理追施磷钾肥,提高作物的抗旱能力。
在科技特派员们持续指导下,农户们采取了一系列有效的抗旱措施,淮滨县抗旱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全县农田得到有效灌溉,大部分受旱作物生长状况得到极大改善。科技特派员们用专业的知识和贴心的服务,为淮滨县秋粮生产筑牢了安全防线,助力农户有效应对旱情,努力将损失降到最低限度,全力保障秋粮增产丰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