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您当前的位置:网站首页 » 科技特派员

潢川稻虾共作产业园洪涝后粳稻的劫后重生

日前,从潢川县农都农业公司传来消息,其位于踅孜镇八里村的稻虾共作产业园粳稻收获完毕,风干后共入库优质粳稻9.9万公斤。这是在今年7月产业园遭遇洪水袭击、地上部秧苗几乎丧失殆尽的情况下获得的可喜收成,也是河南省科技特派员宋世枝及所带领的信阳市优质水稻产业科技特派员服务团积极响应号召,主动投入抗灾减灾第一线,利用科技的力量,为恢复产业园水稻生产取得的优异成绩。

位于潢川县踅孜镇八里村的农都农业稻虾共作示范基地是河南省首批认定的稻虾共作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其产业模式连续两年入选河南省产业扶贫典型模式,并上升为全国产业扶贫案例。该产业园有稻虾共作面积400亩,过去全部种植的是籼稻,由于籼稻稻米品质一般,而且播种期要求比较早,前期移栽和后期收获农事活动都严重影响小龙虾的正常生产。为提升稻米品质,错开小龙虾生长旺季与水稻农时季节矛盾,提高小龙虾产量和品质,农都农业公司负责同志特邀省科技特派员、信阳市优质水稻产业科技特派员服务团团长宋世枝研究员及其团队为其提供技术服务指导。经过实地考察论证,确定今年全部改用优质粳稻南粳5718和南粳晶谷作为水稻主栽品种。按照粳稻优质高产技术要求,播种期安排在5月底至6月初,比籼稻播种期晚40天左右,插秧期在小龙虾第一季捕捞结束之后的6月中下旬。

  今年74-7日,潢川遭遇大到暴雨,日最大降雨量达到50 mm。由于稻虾共作产业园地处淮河沿岸,地势低洼,不仅洪水不能及时排出,而且还出现河水倒灌形成内涝,只能通过人工抽水致使刚刚完成机插的秧苗连续多天被淹,部分没有完全扎根成活的秧苗被洪水连根卷走,没卷走的秧苗也受到小龙虾的严重危害,地上部秧苗被小龙虾取食或被咬断,大部分田块地上部秧苗损失殆尽。几百亩稻虾共作产业园几天之内由一派生机盎然变成一片寂静的沼泽,现场惨不忍睹,令人痛心。基地工作人员一度心灰意冷,打算放弃水稻生产和正常田间管理。

灾情就是命令!获悉农都农业稻虾共作产业园遭遇洪水袭击,秧苗受到严重危害,在内涝刚刚排除之后,宋世枝研究员于712日及时赶到产业园现场查看灾情,探讨恢复粳稻生产和减灾对策。经对现场苗情受灾情况评估,提出三点判断:一是排除翻重种植的可能性。农时季节已经进入7月中旬,根据信阳光温气候条件,水稻重新播种不能保证正常发育成熟。二是田间现存粳稻基部仍有利用价值。大部分稻田仍有数量可观并还存活的粳稻基部,这些基部具有较强的再生特性,如果给予适当的环境条件,不仅可以继续长出新叶,而且还能长出10万左右的分蘖群体,如果这些分蘖能够正常抽穗灌浆,产量还会十分可观,生产上是有利用价值的;三是能够安全齐穗。基部再生必然会造成整个生育期后延,但由于粳稻感光性强,在有一定营养生长基础上,其孕穗进程主要受日照长度缩短变化诱导。同时部分基部再生的叶片和分蘖在其分生组织中已有分化,生命进程已经启动,再生对生育期的影响有限,应该能够实现在96日前安全齐穗。基于以上判断,宋世枝研究员提出了科学应对措施,帮助农都农业公司制定田间管理实施方案,鼓励基地负责同志坚定信心,不言放弃,及时足量施好追肥,精细管水,做好病虫草害防控,力争将洪涝灾害损失减少到最低限度。


7月中旬至9月中旬,宋世枝及其团队成员先后4次到潢川农都农业稻虾共作产业园现场指导,观察粳稻生长发育进程,督促田间生产管理,及时解决生产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在他们的帮助指导和产业园工作人员的精心管理下,大部分秧苗基部再次陆续长出了新的叶片和分蘖,在水稻适宜生长期内较好的完成了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进程,亩分蘖群体达到7-20万,保证了96日前安全齐穗,绝大部分稻穗后期灌浆结实成熟正常,籽粒饱满。经分类田间测产,按实际种植面积亩理论产量在200-650公斤,其中近百亩达到500公斤。

 粳稻收获期间,负责农都农业稻虾共作产业园工作的副总宋蕾女士表示,真没想到还会有这样好的收成,欣喜之情溢于言表,并一再代表农都农业公司对宋世枝及其科技特派员团队的支持和技术指导表示感谢。她说,按照粳稻的出米率,近10万公斤粳稻可以加工6.5万公斤粳米,粳米品质要好于籼米,市场价格也要高于籼米,即使按前两年农都农业稻虾米每公斤16元计算,也可挽回经济损失近百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