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您当前的位置:网站首页 » 精神文明

信阳市农科院创新技术服务模式推动弱筋小麦产业发展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农业产业结构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农业技术推广的形式和方法也要随之改变。近年来,信阳市农科院凭借自身优势以及对产业发展动态的精准判断,以推动豫南弱筋小麦产业化发展为目标,创新技术服务模式,创造性地开展技术服务,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根据三区科技人才、科技特派员工作要求,该院以种田大户、家庭农场、种植专业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为服务对象,根据其实际需求,科学制定种植计划和管理方案,在小麦关键生育期选派专人现场指导,确保关键技术逐项落实到位。

1.高效集成科学规范的适用技术提高服务成效

该院小麦所依托国家和河南省小麦产业技术体系信阳综合试验站多年积累的稻茬小麦耐湿抗逆、高产稳产、优质栽培技术,集成了《豫南弱筋小麦优质高效栽培技术规程》、《豫南稻茬小麦高产高效栽培技术规程》指导信阳地区弱筋小麦小麦生产。

针对去年秋播期间连阴多雨天气,该院及早着手、积极应对。采取以四改、两推、一优为重点的豫南优质弱筋小麦高效生产技术,小麦专家驻点现场督导,狠抓技术落实,保证了深耕、机播、四沟配套、科学使用肥料等关键技术的实施,为弱筋小麦提质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2.科学探索灵活多样的合作方式提高服务质量

伙伴计划是由该院独立发起的一项科技惠农强农行动,旨在解决当下农业生产中科技元素不足、管理方式粗放、农民增收困难以及农业科研与生产实践相背离等实际问题。在往年合作的基础上,该院于去年4月份与全市范围内弱筋小麦产业具规模化、有代表性的息县鸿润家庭农场、河南麦德隆食品有限公司等企业签署了伙伴计划科技服务协议,与企业开展长期结班合作。该院提供具有市场竞争力的有偿技术服务。通过这一合作形式,将该院积攒多年的技术家底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助力农业生产转型升级的同时,为农业科技研发指引新的方向,实现双赢发展。

3.积极创新技术推广机制满足受援地技术需求

根据三区科技人才、科技特派员所在受援地的技术需求,该院小麦所科研人员上下团结一心,群策群力,整合资源,注重协作,加强联合,打破界限,形成合力,因地制宜,示范引领,带动弱筋小麦产业全面升级。每次开展技术服务都是团队作战,团队成员有栽培专家、植保专家、畜牧专家等,每位专家都根据自己的专业特点,各尽其能,为对接的贫困村或新型经营主体提供全方位的技术服务,切切实实解决生产难题。

4.因时因地制宜创新培训形式提高受体科技水平

根据季节变化改变培训内容,结合新型经营主体和小农户在当季的需求开展培训,培训对象需要什么,我们培训什么。

该院小麦专家陈金平研究员、周国勤副研究员等经常根据农时深入罗山、息县、淮滨等弱筋小麦示范区,及时开展技术培训和现场指导、电话咨询。从冻害补救、清沟降湿、化学除草、及早追肥、病虫害防治及 “一喷三防等项目,开展全程服务。这种方式改变了以往单由专家、技术员不分对象、填鸭式多媒体或室内授课的传统做法,为农民现场提问、专家逐一解答的方式,或者直接把培训现场放在田间地头,与农户实地交流,实物比照演示逐一讲解,培训方式更加直观,收效显著。

5.助力龙头企业推动弱筋小麦产业化经营

该院把学科建在产业链上,向上延伸聚焦高端科技资源,向下延伸对接产业转型升级重大需求,深化院企合作,实施服务常态化,在履行地方科技创新排头兵、学术研究主阵地、科技进步主渠道职责使命的同时,助推区域农业向产业链中高端迈进。

该院一直与淮滨县金豫南、麦得隆等省级龙头企业开展合作,科技人员参与企业技术团队,从刚开始的种植技术到现在全程为企业种植基地、合作社、小农户提供产前、产中、产后服务,形成了农民跟着龙头企业走,龙头企业跟着产业走,产业跟着市场走的发展格局,起到了很好的带动作用。在粮食收购中,采取订单加价收购,签订单收购合同,每斤高出市场价0.1元左右,每年订单收购量10万吨以上。20166月份,五粮液集团与淮滨县政府签订了合作协议,每年从淮滨收购10-12万吨优质弱筋小麦,收购价格1.3/斤左右,进一步带动了弱筋小麦生产,弱筋小麦十分畅销,供不应求。

多年来,该院积极为企业提供技术和人才支持,特别是小麦研究所同志充分利用各类资源,为许多面制品企业开源节流,指导企业采取现代化科学管理手段,提高了企业经营管理水平,避免了企业生产的盲目性,保障了企业生产经营活动高效健康推进。通过企业的带动,极大地提高了新型经营主体及周边农户种植弱筋小麦的积极性,为推进供给侧结构改革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