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信息公开 > 法定主动公开内容 > 建议提案办理

关于对市政协六届一次会议第61371号提案办理情况的答复

时间:2023-06-02 来源:


尊敬的李芳军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加快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促进经济转型升级的提案收悉。经市工信局、商务局共同研究办理,现答复如下:

近年来,我市通过实施高新技术企业倍增计划、科技型中小企业春笋计划加强创新主体培育加快技术改造,促进传统产业提档升级推动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深化双招双引,持续激发产业发展活力加快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促进经济不断转型升级,取得一定成效。

    一、强化政策支持,培育壮大高新技术产业。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大力推进科技企业双倍增行动。整合各类科技创新资源,建立完善的微成长、小升高、高变强创新型企业梯次培育机制,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科技双创规模总量、创业孵化载体建设发展、科技双创促就业稳增长等方面均取得了进展。高新技术企业培育方面,一是从政策上激励。市政府出台了《信阳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强科技创新推进活力信阳建设的意见》,对新批建的各类科技创新平台载体进行奖励,其中对新认定高新技术企业一次性奖励20万元,对重新认定高新技术企业一次性奖励5万元。据不完全统计,十三五以来,我市在财政科技经费十分紧张的情况下,市、县累计落实150多家企业高新技术企业认定奖励资金2800余万元。二是在项目上扶持。深化市级科技项目改革,不断推动市级科技项目资金向高新技术企业倾斜,近三年高新领域市级科技项目中高新技术企业承担项目占比大幅提升,有力激发了企业争创高新技术企业的积极性。三是从发展上引导。大力宣传引导创新主体加大研发投入,2022年,我市全社会研发投入总量达到23.4亿元。企业研发费用税前加计扣除、企业研发费用预算备案、财政补助等惠企科技政策基本实现创新龙头企业、瞪羚企业、高新技术企业全覆盖。近年来,累计帮助388家企业争取省企业研发财政补助资金5066万元。截止2022年,信阳市现有高新技术企业234家,科技型中小企业503家,河南省创新型龙头企业1家,河南省瞪羚企业4家。在创新创业孵化载体培育方面,先后印发了信阳市创新创业孵化载体运营考核评价办法(试行)》《信阳市推进创新创业孵化载体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等文件,加强对创新创业孵化载体的绩效考核,提升创新创业载体的孵化服务能力,激发全社会创新创业活力。2022年,成功培育汇盈孵化器成为国家级孵化器,信阳市云龙众创空间、S创空间成功备案省级众创空间。至此,信阳市有省市级双创基地、科技企业孵化器、众创空间共计50余个。其中,省级以上众创空间数量达到13家,在空间分布上信阳市孵化器及众创空间实现了高校、县区全覆盖,基本形成了信阳市完整的创新创业孵化服务格局,满足初创企业、科创团队入驻发展需求。在促进成果转化方面,研究制定《信阳市科技成果转化联络员工作实施方案》,打通科技成果转化最后一公里,成立中科院成果转移转化中心信阳分中心,获批省级技术转移示范机构1家,发挥信阳市科技大市场作用,围绕电子信息、茶、食品产业,举办科技成果发布暨技术对接会,深化苏信对口合作,举办信阳市苏州大学膨胀珍珠岩应用技术对接会。推动羚锐制药、三元光电等企业与中科院、上海交大等知名高校院所签订产学研合作协议。技术合同成交额达到22亿元。在科技创新人才方面,新增院士工作站1家、中原学者工作站2家,选派40名高校、科研院所高层次人才到企业兼任科技副总,充分发挥科技人才作用解决企业难题;选派270名科技特派员、16个产业科技特派员服务团,覆盖全市所有县区,全力打造乡村振兴科技示范样板。在深化“放管服”改革方面,一是出台了事前辅导、帮办代办制度,全力打造提前介入辅导、全程帮办代办、主动上门服务、量身定制政策的服务模式。二是全面推行一窗受理、受审分离。市科技局的26项行政服务事项严格落实前台统一受理、后台分类审批、统一窗口出件的服务模式,把整个事项办理流程精减到到受理、审批、办结三步。三是全面推行市级平台无纸化申报。精减申报材料、压缩审批时限。四是配合政务服务和大数据局开展免申即享服务。依托信阳市免申即享企业服务平台,将高新技术企业、创新创业大赛、省级科技创新平台、双创载体、科技人才等23项惠企政策向企业进行精准推送,企业足不出户就能领到惠企科技资金,实现零跑腿”“免申兑,大幅提升企业的获得感和资金申领便利度。

    二、加快技术改造,促进传统产业提档升级。持续推动企业技术改造,促进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坚持把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重中之重,特别是把技改投资作为稳定存量的重要抓手,筑牢稳增长的关键支撑。近年来,全市共实施技术改造项目310个,计划总投资575亿元,年度计划投资296亿元,已完成投资264亿元。一是强化政策引领。印发了《信阳市2022年推进企业技术改造工作方案》,明确了技改投资增长年度目标任务,安排部署了高端化改造提升专项、智能化改造提升专项、绿色化改造提升专项、服务化改造提升专项4项重点任务,推动现有企业实施补链补线、扩能增效、产品升级、装备提升等技术改造二是强化项目管理。坚持把项目建设作为实施技术改造的主抓手,为重大技改在建项目配备了首席服务官,全方位服务企业项目建设,及时协调解决项目建设中的问题,保障项目早开工、快建设、早达产。圆创磁电高性能智能终端永磁组件项目、明阳智慧能源风机叶片改扩建项目、舜宇光学年产500万片车载高端防雾薄膜镜片技术改造项目、信钢159万吨焦化节能技改项目、鼎润科技年产260万套新能源汽车铜排项目等一批技改项目竣工投产三是强化培训指导。加强对重点企业的技术改造服务,通过开展企业技术改造工作专题培训,帮助企业争取更多省级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技改示范类项目资金。2022以来,相关部门先后组织开展了2次企业技术改造工作专题培训和2次拟申报技改示范类项目摸底,同时结合万人助万企活动,还邀请了省厅专家对我市拟申报技改示范类项目资金的企业进行现场答疑。

三、深化“双招双引”,持续激发产业发展活力。立足我市资源优势和产业基础,围绕先进制造、战略性新兴、前沿科技转化等产业,积极引进对全市产业发展具有辐射带动作用的高新技术产业项目。2022年,全市实际引进省外资金项目299个,总投资额852.8亿元,实际到位省外资金326.8亿元,增长4.31%,居全省第2位。一是大招商、招大商格局进一步彰显。对接国内外500强、行业冠军、产业链头部企业,与明阳智慧能源、陕煤化工集团达成战略合作,总投资超100亿元的中部源网荷储”“风光火储绿色能源示范基地项目签约落地;与杭萧钢构、万华生态、小米集团开展全链招商,绿色建造引领的未来人居产业初露峥嵘;与正大集团、阳光集团形成优势互融,绿色食品、时尚纺织传统产业迎来高位嫁接;与华为技术、360数字科技等联袂合作新基建,推进数字信阳数智信阳”“数治信阳抢滩占先。二是以“三个一批”为主抓手。围绕风光屋线、食尚信阳主导产业链,紧盯龙头企业引进强链壮链,紧抓专精特新项目落地扩链补链,先后开展六期签约一批活动,累计谋划项目425个,总投资额2097.5亿元,其中绿色建造、绿色能源、绿色食品、时尚纺织、智能制造、电子信息等主导产业占比达100%,先进制造业占比达88.3%,战略性新兴产业占比达43.6%三是坚持“产业链+技术链+人才链”多链同招。招商引资+招才引智融合共进,全年招商签约项目中,富有技术含量、建有研发团队、拥有智能平台的项目占比超过50%,壹辰科技、鼎通精密、本征晶体等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投资增资,首家省级风电装备及多能源耦合技术创新中心、首家省级中药现代化产业研究院、首家省级油茶绿色深加工中试基地、万华大家居院士工作站、信大先进技术研究院暨中原应急产业产融协同基地总部等一批双招双引标志性成果签约落地。

    下一步,我们将以优化营商环境为导向,以提升创新创业活跃度为目标,实施民营高新技术企业加速成长行动,建立完善初创期、成长期、成熟期的科技型企业成长路线图,建立民营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库,将高新技术企业减免税政策、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奖励政策宣传到民营企业,指导企业积极申报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加强与统计、工信等部门配合,积极做好为民营高新技术产业企业服务工作,推进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进一步深化放管服改革,聚焦企业创新发展的痛点、难点、堵点;树牢项目为王、结果导向理念,坚持走出去、请进来的工作思路,围绕我市特色优势产业,突出专业招商、资源招商、科技招商、产业链招商;选派一批科技成果转化联络员,覆盖我市重点高校院所和产业园区(孵化器)、重点企业等,打通科技成果转化最后一公里,打造科技成果转化高地;发挥好科技人才作用,选好用好科技特派员和科技副总,加大高校中原学者培育,力争实现零突破,激发现有院士工作站、中原学者工作站科研活力,实现引进一个院士,带来一个团队,培养一批人才,带动一个产业的集聚效应。

    衷心感谢您对我市科技工作的关心支持,欢迎您继续对我们的工作给予监督和指导。

主办单位:市科技局   联系人:陈秀利  

电话:13837680838    

                                 

 

 

202352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