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敬的黄刚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推动成立信阳市科学院的提案”收悉。经市科技局认真研究办理,现答复如下:
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河南省委坚定地把创新摆在发展的逻辑起点、现代化发展的核心位置,实施创新驱动、科教兴省、人才强省战略。楼阳生书记强调,构建新发展格局,是一次机遇性、竞争性、重塑性变革,不进则退,慢进亦退,不创新必退。信阳市委锚定“两个确保”,对标“十大战略”,实施“1335”工作布局。如何把握第一要务、用好第一资源、激发第一动力,促进人才链、创新链、产业链深度融合、相互支撑、同向发力,着眼于此,市科技局已提请市领导借鉴江苏、山东等省市做法,联合信阳师范学院、信阳农林学院等驻信高校,以信阳师范学院协同创新中心为主体,成立信阳科技创新研究院和科技创新研究院有限公司,以期达到如下目的:
一、聚焦短板弱项,打造科技创新“航标灯塔”
信阳是农业大市,转型创新发展任务十分繁重。然而,信阳食品、纺织服装、建材家居、家装等传统产业比重较大,高校、科研机构、科技创新平台等数量少、层次不高,吸引集聚高端人才能力弱,企业内生发展动力不足,行业引领作用不强,科技创新能力与转型发展需要不相适应。疏通“政产学研用”协同创新通道,搭建技术成果与产业的桥梁,打造科研项目“牵头人”、科技企业“孵化器”、科技人才“蓄水池”,集聚创新资源,助推产业提质升级,解决科技与经济“两张皮”问题,迫在眉睫,势在必行。
二、促进优势互补,打造“研究院+公司”双引擎
建立事业单位性质的科技创新研究院,组建企业性质的科技创新研究院有限公司,实行“研究院+公司”运行模式,即两块牌子、一套人马,形成事业法人和企业法人互补运行、市场手段和公益职能相互促进的发展模式,构建起“科研与市场”协同衔接的运行模式。
信阳市科技创新研究院。建议市政府协商信阳师范学院,以信阳师范学院协同创新中心(为师院专设科研机构,详见附件)为主体,设立信阳市科技创新研究院,为市政府直属事业单位(由市科技局代管),不定机构级别,不纳入编制管理,采取理事会决策下的研究院院长负责制,院长建议有信阳师院校级领导担任。市政府积极向省政府申请,为信阳师院增加人才专项编制100名,加强专职科研人员力量,对新引进的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由研究院和信阳师院双重管理、享有双重身份。研究院主要开展产业战略研究和重大技术集成项目的组织、产业研发机构建设与动态管理。
信阳市科技创新研究院有限公司。注册成立科技创新研究院有限公司,成立前3年,市级财政每年安排专项发展资金1000万元,通过现有市级基金统筹安排设立研究院天使基金2亿元,逐步实现以政府创新创业基金为引导、社会资金为主体的市场化运作模式。公司选址建议放在羊山新区科创新城,公司人员从我市高层次急需紧缺人才绿色通道中选聘或聘用有经验的经营管理人才和技术转移人才,主要开展研究院机构建设、产业研发机构投资、人才队伍建设及管理天使基金等工作。
三、提升科研水平,打造产业科创“人才高地”
支持信阳师范学院、信阳农林学院等驻信高校围绕信阳主导产业布局,结合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优化学科布局、学院布局和专业设置,集中资源发展重点学科、重点实验室、重点团队、重点课题。通过科技创新研究院平台,促进高校与企业、科研机构联合建设创新中心和创新平台,开展跨学校、跨学科、跨领域、跨国界的产学研协同创新,培育一批具有较强原始创新能力的优秀青年人才,组建一批有基础、有潜力、研究方向明确的高水平创新团队,产出一系列原创性高水平学科成果,成为学科研究和应用人才培养高地。
四、强化集成创新,打造“务实高效”体制机制
1.推进运作模式创新。成立市产业创新研究院理事会,成员由市领导、市直有关单位、高等院校、市科技创新研究院以及科技界、经济界相关人士组成。设立专家咨询委员会,聘请各行业、各领域领军人才参与,对市科技创新研究院及有限公司重大科技项目和重要运营制度进行论证把关。鼓励企业与研究院共建专业创新中心(研究所),共享创新资源,提高研究院的覆盖面和影响力。
2.共建转移转化机构。成立县(区)技术转移转化中心,共同推进人才智力合作和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实现人才、科技、产业深度融合发展。技术转移转化中心人、财、物由县(区)保障和管理,业务接受市科技创新研究院指导。
3.支持成果转移转化。支持产业创新研究院人员在人事关系不变前提下,到企业挂职或开展技术入股、项目合作,或离岗创办、领办科技型企业,实施创新创业。支持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科研人员携带科研成果,到科技创新研究院及其有限公司开展创新活动、获取报酬。落实职务发明转化受益政策,激发科研人员创新创业活力。
4.完善科技创新资金链。用活“信阳英才计划”,引进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优先支持科技创新研究院实施创新创业项目。用好市创新创业发展基金,重点支持产业创新研究院突破产业关键共性技术。吸引社会资本参与设立科技创新风险投资引导基金,强化对种子期、初创期科技企业和创新创业人才(团队)的融资支持。
衷心感谢您对我市科技事业的关心支持,欢迎您继续对我们的工作给予监督和指导。
2022年5月11日